省级区域医疗中心

国家三级甲等医院

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

健康热线:

0839-3234567
0839-3225319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- 健康教育 - 健康教育

【2025年卫生健康宣传日】世界艾滋零歧视日——我们同舟共济

发布时间:2025-03-01  来源: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员朱医  点击量:312

2025年3月1日是第11个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,今年的主题为:“我们同舟共济”(We stand together)。旨在倡导消除歧视、平等关爱的社会理念,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,同心协力、团结一致、同舟共济,共同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,维护感染者的合法权益。

 

 

 2025年,全球艾滋病防治迎来关键节点——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“95-95-95”目标(95%的感染者知晓感染状况、95%确诊者接受治疗、95%治疗者病毒受抑制),而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医学进步,更需要全社会打破对艾滋病的误解与歧视。

歧视,曾是比病毒更可怕的“社会癌症”,如今我们能否真正实现“零歧视”?

一、重新认识艾滋病:从“绝症”到“慢性病”

1、病毒可控,生命可续 

现代抗反转录病毒治疗(ART)已能将艾滋病从“致死病”转变为可控的慢性病。感染者坚持治疗,寿命与常人无异,且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可降至“检测不到”(U=U原则)。

这意味着感染者通过治疗不仅保护自身健康,更彻底消除了通过性行为传播病毒的风险。

2、传播途径明确,日常接触零风险  

艾滋病仅通过血液、母婴和性接触传播。共餐、拥抱、游泳、蚊虫叮咬等日常行为不会传播病毒。科学共识早已明确,恐惧源于无知。

 

 

二、歧视的根源:信息滞后与道德偏见

1、职场歧视 

部分企业强制入职检测,感染者遭遇解雇或晋升阻碍。  

2、医疗排斥  

 个别医疗机构拒诊或泄露隐私,加剧感染者心理创伤。

3、家庭暴力  

 感染者被家人孤立,甚至被迫放弃抚养权。 

 

这些歧视背后,是公众对病毒传播途径的误解,以及将艾滋病与“道德污点”错误绑定的陈旧观念。

三、全球行动:法律、教育与科技共筑平等

1、法律护盾:用制度对抗偏见 

全球130多个国家立法禁止艾滋病就业歧视,中国《艾滋病防治条例》明确保障感染者就医、就业等权利。2023年,某地法院首次判决“艾滋病职场歧视案”胜诉,标志司法实践的重大进步。

 

2、教育破冰:让科学取代谣言   

荷兰、瑞典等国将艾滋病科普纳入中小学课程,使用“病毒生物学+反歧视教育”双线教学,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认知。

 社交媒体平台推出“艾滋病真相”标签,邀请医学专家直播答疑,击破“特效药诈骗”“血液传播恐慌”等谣言。

3、科技赋能:匿名检测与隐私保护   

 自检试剂盒、匿名检测App的普及,让更多人能安全获知感染状态。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病例管理,确保感染者隐私不被泄露。

 

四、每个人都是零歧视的推动者  

1、如果你是普通人 

主动学习权威知识(如中国疾控中心、WHO发布的指南),拒绝传播未经核实的谣言;用平等态度对待身边的感染者一个微笑、一次握手,胜过千言万语。  

 

2、如果你是雇主/教育机构  

建立反歧视制度,提供公平机会;开展员工/学生科普培训,营造包容环境。  

3、如果你是感染者  

法律是你的后盾,治疗是你的武器。加入患者互助组织,用亲身经历打破偏见。 

在2025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,我们呼吁社会携手共进,共同努力迈向零歧视的目标。政府、社会组织、媒体、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为消除艾滋偏见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

 展望未来,我们坚信在科学与理解的双重力量推动下,我们一定能够消除艾滋偏见,实现真正的零歧视社会。

 在这个美好的愿景下,我们将继续努力、不懈奋斗,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相关群体创造一个更加公平、正义和包容的社会环境。

 让我们携手并进,共同迈向一个无歧视、无偏见、充满爱与关怀的美好未来!

 

 


上一篇 下一篇

Copyright©2025  www.gyszyy.cn All Rights Reserved  主办单位:广元市中医医院    网站访问总量:15831961 人次

医院地址:广元市城区建设路133号(乘3路、17路、19路公交车直达)   联系电话:3234567 3225319

ICP备案号:蜀ICP备13015140号     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343 号